NFT市场在中国真的只是一时兴起?

摘要: 元宇宙概念兴起,NFT爆火。2021年NFT市场进入爆发式的增长时期,总销售额约250亿美元,而2020年只有不到一亿美元;同样,从数量上来看2021年NFT产品数量约是2020年...

元宇宙概念兴起,NFT爆火。2021年NFT市场进入爆发式的增长时期,总销售额约250亿美元,而2020年只有不到一亿美元;同样,从数量上来看2021年NFT产品数量约是2020年的50倍以上。但进入2022年以来,全球范围内NFT概念股走低,NFT市场价值缩水超一半以上,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听到大火的NFT项目,例如CryptoPunks,无聊猿等都在国外,这股热浪也逐渐影响国内的市场。但在国内NFT市场发展受限于法律监管,多数平台二级市场不开放,于是业内也有人认为NFT与中国无关,或者说对于NFT市场的发展存在疑问和比较悲观的态度。

NFT在全球市场的发展中存在诸多风险。NFT主要依托公链发行,通过加密货币交易,本身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炒作空间,这也容易产生较大的价值泡沫,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金融安全问题。前段时间,NFT被盗取的新闻也有不少,比如Discord服务器遭黑客攻击损失近百万价值的NFT产品。这也造成了对NFT的负面影响和质疑。

NFT市场在中国真的只是一时兴起?

Bored Ape NFT(图片源自网络)

数字藏品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说是NFT本土化、合规化的探索和尝试。区块链技术对资产数字化具有重要意义,NFT的风险主要还是来自其金融属性的不确定性,在监管合规的范围内,我国尝试在联盟链上发行数字藏品。在联盟链上试行数字藏品一方面降低其金融属性,保证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发挥其在保护创作者版权上的积极作用。我国尚不支持平台开放二次交易平台,且不支持有偿转让的行为,同时各大平台也对转赠行为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说明,从一定程度上限制藏品的流通,削减了炒作的风险。

利用百度指数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像对“NFT”、“数字藏品”等相关词的搜索指数不难看出从2021年3月初开始,大众对于NFT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但是从中也不难发现,大众对于“NFT”和“数字藏品”的关注度变化是不同的。在假定百度指数数据统计无误的前提下,大众对于“数字藏品”的认知起始于2022年1月中旬。这也不难看出NFT在我国的本土化的推进。同时,移动设备的搜索量要远远大于pc端的搜索量。

NFT市场在中国真的只是一时兴起?

NFT和数字藏品搜索对比(数据源自百度指数)

相比较国外NFT市场的发展,我国的数字藏品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头部的互联网平台早已抢先布局数字藏品市场,并且发行的项目种类涉及图像、音乐、应用皮肤、数字头像等,覆盖行业众多,正印证了万物皆可NFT的说法。2021年6月支付宝推出“敦煌飞天”和“九色鹿”付款码皮肤。腾讯旗下NFT交易平台幻核基于腾讯旗下访谈节目《十三邀》推出数字音频类NFT。同年7月北京国声京剧团将自己的京剧作品周边上架NFT网站,首个京剧类NFT出现。2021年12月,新华社发行首套新闻数字藏品,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官方对于数字藏品价值的肯定。

NFT市场在中国真的只是一时兴起?

支付宝九色鹿付款码皮肤活动(图片源自网络)

时间来到2022年之后,数字藏品更是与大量的IP合作进入大众视野。1月央视网上线虎年数字藏品。2月,在春晚上大火的《只此青绿》,其数字藏品发布会在京举行。3月,上海交响乐团发行了第一款NFT藏品。之后更有泰山风景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等授权发布的一系列高价值的数字藏品。像湖北省博物馆上线的“越王勾践剑”数字藏品,发售仅三秒即售罄。这些案例一方面说明NFT数字藏品对于大量文化IP具有重大的意义,也表明数字藏品在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