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与人工智能主题论坛 | AIGC:探索新世界的终极定义
2023首届新兴国家影像传媒文化论坛之“元宇宙与人工智能”主题论坛顺利举行。本主题论坛由新兴国家传媒论坛组委会、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数字文化推广部、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真实影像传媒以及Mask Network等机构联合主办。与此同时,新加坡分会场的1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元宇宙与AI的发展态势”也展开了精彩的分享与讨论。
网络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正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元宇宙作为数字世界的热门领域之一,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体验空间。人工智能也逐渐以“超越工具”的角色参与到人类的创造活动中,拓展数字场景的应用边界,开启了文化元宇宙发展的“新纪元”。
本次论坛汇聚了多位顶尖的数字技术领域专家和知名企业代表,包括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数字文化推广部主任崔凯,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华东政法大学特聘教授臧志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广播电视学系主任、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前副总监唐俊,ASIFA(世界动画协会)副主席、迪生数娱CEO、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李中秋,湖北文艺元宇宙董事、真实影像联合创始人左文娟,中国国家地理影视中心副总裁王泽禹,圆AI全球社区执行总编辑周鑫,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数字文化推广部制片人宋哲,珠海礼华数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清明上河图衍生元宇宙cofounder 国建团队负责人苏一峻,亚非拉Web3生态研究院秘书长许凯撒等,围绕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的相互作用、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等话题进行分享与讨论。
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数字文化推广部主任崔凯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致力于打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矩阵,在元宇宙的探索与研究中进行了诸多尝试,为推进文化数字化国家战略贡献了专业视角、前沿观点和实践总结。作为高度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超级媒介”,元宇宙在促进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海内外传播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并且元宇宙技术的突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科技创新的进程。
在人工智能应用层出不穷的时代,人类的创作力和想象力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通过充分融合人类的创意和数字技术,人们可以创作出更具创新性与前瞻性的作品。当科技与文化艺术碰撞出火花,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才能够打破时空的局限,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华东政法大学特聘教授臧志彭就“AIGC:元宇宙新文明中的定位”主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以AIGC为代表的文化元宇宙前沿科技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文明进程。谈到AIGC与元宇宙的关系的话题,需要回归到元宇宙的本质内涵与元宇宙文明发展的三大阶段中进行精准定位。元宇宙的1.0阶段是人类生产力变革,2.0阶段是生产关系变革,3.0阶段是全球新的治理秩序的重塑。AIGC的来临,代表着人类C端生产力的全面解放,昭示着元宇宙新文明向1.0阶段过渡,代表着整个人类元宇宙文明进程迈入新的纪元。面对AIGC的发展将来可能面临的许多问题,他认为应该将AIGC与区块链技术结合,从单纯的生产力变革转型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同变革,向以“创作者经济”为核心的元宇宙2.0时代转化。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广播电视学系主任、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前副总监唐俊认为,人们在元宇宙空间中可以构建一个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空间,也可以把现实与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平衡。这有利于实现人类更大程度的自由和发展,也是元宇宙终极意义所在之处。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是动画家,动画的‘根’是灵魂,是想象。”ASIFA(世界动画协会)副主席、迪生数娱CEO、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李中秋如是说道。他认为,AI绘画并不会夺走动画工作者的饭碗,制作动画其实是人在精神世界中自由想象的过程,而元宇宙的存在证明了人类对精神世界的永恒追求。
湖北省文联文艺元宇宙董事、真实影像联合创始人左文娟就“湖北文艺元宇宙:数字文化再造、转型与升级”进行了案例分享。“元宇宙”概念爆火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布局元宇宙,展开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在行业驱动与政策引导的双重激励下,湖北文艺元宇宙平台应运而生。在案例分析环节,左文娟向观众分享了以《黄鹤归来》为代表的头部IP,展现了平台在促进中华文化的数字化转化、推进城市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做出的尝试与贡献。她还解答了如何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如何激发线下经济、如何构建元宇宙生态系统等问题,期待通过接入国家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合力建成数字文化标准认知和评价体系,为行业带来革命性改变。
珠海礼华数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清明上河图衍生元宇宙cofounder 国建团队负责人苏一峻以“在Metaverse与AIGC相遇的时代,什么是AI不能取代的”为题进行交流分享。在他看来,创作、社交、游戏是以人的需求为驱动的场景,无论元宇宙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元宇宙的核心永远在于内容的构建。尽管人们担心未来的工作可能会被AI取代,但在专业细分领域与科技前沿,人类的角色正在向“AI的训练师”转变。
谈到元宇宙最终形态的设想,他认为未来人们将在元宇宙中提出问题与需求,把系列数据导入AIGC训练集,选择合适的内容铸造成数字艺术品,循环往复形成新的模式。当下,苏一峻的团队正在构建动态、交互的清明上河图元宇宙体系,用户可以在其中扮演任何角色,其行为也将反馈并应用于这个世界的内容生成。
在“元宇宙时代,文化数字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圆桌讨论中,中国国家地理影视中心副总裁王泽禹提到,元宇宙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更是一个全新的场域,在这个场域里有全新的价值链,跟传统价值链是平行和互补的关系。对于大部分文旅项目来说,在未来,元宇宙中的数字资产也许比现实景区更具价值。文旅元宇宙打造Z世代的旅游消费体系,让全球游客足不出户即可游遍全球,实现元旅行,重构文旅消费“人货场”。
“AI作为生产力的变革,会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生产力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00后青年创业者、亚非拉Web3生态研究院秘书长许凯撒向观众讲述如何为华人出海开拓广阔空间,构建亚非拉地区Web3生态版图,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模式。
人工智能或许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在创作领域的决定性作用,但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帮助人类更好地构建内容,拓宽数字场景的应用边界。这将开启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的新纪元,开启与现实相融通的新世界,也为数字文化产业带来颠覆性变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