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类NFT下架,是否意味着未来文物类数字藏品将被严控?
一、向文物本体原型数字复刻品说“不”
4月11日早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召开党委扩大会暨规范数字化藏品授权专题会,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指出,要向文物本体原型数字复刻品说“不”,鼓励创作者基于文物内涵,设计并开发具有艺术性、独特性和稀缺性的文博数字藏品,借助新科技讲好中国故事。紧接着12日,国家文物局相关司室在北京召开数字藏品有关情况座谈会,讨论中专家们认为在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文博单位要坚持公益属性。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正规授权方式利用文物资源进行合理的创新创作,以信息技术激发文物价值阐释传播,文博单位不应该直接将文物原始数据作为限量商品发售。3天之后,数字藏品平台“鲸探”下架了4月19日的博物馆数字藏品发售计划。
二、官方释放重要信号
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文物类数字藏品将被严控?
其实并非如此,接连几则新闻已经透露出了非常强烈的信号,即根据会议传达的内容,与专家明确表示,近年来,文物数字化新技术、新方法、新业态不断涌现,文博单位应积极推进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鼓励众多的相关机构和单位积极地利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去进行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让文物背后的内涵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这一表态既是对文物数字藏品的充分肯定,也是一种明确支持。
三、站在“文物”的基础价值上再创新
数字藏品是新时代的产物,与实体文化不可分割。数字藏品中“藏品”二字,不仅是它的定义也是它的前提。无论是它的文化寓意、历史价值、IP价值还是稀缺程度,只有真正具有收藏价值,其本身才能够被称之为“藏品”,才能够成为“数字藏品”。限制文物原型数字藏品的发售,既是对“博物馆+NFT”长期发展的保护,也是为了推动二次创作数字藏品,更好地推广与传播文物数字藏品的内涵,推动中国文化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