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该如何对待
元宇宙标志着未来已来,需要正视这一现实趋势。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沈湘平称,面对元宇宙,我们应当保持三种态度:
第一,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在我们的时代,特别需要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新事物层出不穷,特别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技术、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新事物不断涌现,有时我们会产生一种厌新感,以前说喜新厌旧,现在有厌新感,会自我屏蔽、自我建构一个信息茧房,这是需要打开的。同时也意味着开放态度,要有对公众世界的参与,公众世界一定是多样性差异性的。我们要在公共世界中来展现,问题不在于大家要达到一致的观点,而是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事物。元宇宙更像主体间的公共世界,我们需要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保持开放的态度,对公共世界更多参与。
第二,保持一种思考的姿态。元宇宙Meta含有超越的意思,超越意味着要用思想的方式去把握这个世界,黑格尔说要以思想的方式把握时代,以思想的方式把握现实。我们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正的现实,包括不管元宇宙建构是不是一个理念的世界,元宇宙出现这个事情作为一个对象本身,也是不能凭我们一般的感官去把握的。我们的思考应带有一种反思性、批判性。只有通过我们的反思和批判,才有可能对这些事物包括我们所支持的元宇宙有一个更恰当的把握。
第三,要保持自我的修为。八百多年前宋代陆九渊说,“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他认为“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就是我的事就是宇宙的事,宇宙的事就是我的事。“在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东西南北还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陆九渊讲的是最严格意义上、终极意义上的元宇宙,是永恒的元宇宙,其中最关键的是突出我们的心和整合世界当中相互包容的关系。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中特别突出表达一个观念,在我们高度现代性的时代,尤其在谈元宇宙的时代,意向性和外延性之间交互关联,是高度的交互关联。这个外延性,不仅仅是马克思当年所说“世界历史”,或者今天很多人讲的全球化,还是很大程度上有物理空间在背后起作用的,事实上还有一个世界或者元宇宙,也是我们外延性的表现。我们个人的意向性与其高度交互关联,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将来在元宇宙上的生活,看上去是我们个人的事,事实上不只关乎个人。很多专家对元宇宙的隐忧,背后都事关我们人类的整体存在,需要世人从生活政治的高度进行思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