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发展几何?Rokid解析AR工业设计的科技与狠活
2021年的元宇宙,2022年的web 3.0,近期的chatGPT,科技的发展已经让我们感觉一日不上网就怕被时代狠狠抛弃。
而这些耳熟能详的技术,现在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了?纸上谈兵or未来可期?
以元宇宙为例,事实上,元宇宙早已在我们身边。
例如全国耳熟能详的博物馆和景区:湖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武汉自然博物馆,
与AR联合,生成新次元壁的科技互动展览。
通过AR,不仅看遍文物和历史文化遗迹,还能解锁剧本杀。
据了解,这些服务都是由国内AR行业领军企业Rokid提供。
在数字化与信息化交互的今天,
一副小小的AR眼镜,带我们看遍天南地北。
AR/VR引领下的智能时代,玩儿法愈发多样。
以AR\VR为代表的产品,可谓是在这一波云里雾里的元宇宙中脱颖而出,开始渗透普通大众和产业。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AR产品的设计有何不同?
集结传感器、芯片、新材料、光学显示、声学、算法、XR操作系统等前沿人机交互技术。
实现了2D/3D手势识别、语音指令、远程协同、空间音频、数字人等功能。
AR行业的头部企业-Rokid,其产品设计团队,和我们聊聊AR行业,又有什么新玩法?
造一个“盗梦空间”
为行业找到新解法
AR眼镜作为一款穿戴设备,核心宗旨是功能密度与人机之间的关系。
目前AR行业面临光学、续航、芯片三座大山,在保证三个要素均衡的情况下,同时维持完美的佩戴体验,这是一个艰巨的设计课题。
Rokid在进行AR产品创新过程中,探索了不同使用场景下产品的最佳体验感,平衡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全球共同探索XR技术落地的阶段,
Rokid推出的X-Craft是全球首款全自研并实现规模商业化的5G AR头环。
并在2021年拓荒全球AR眼镜C端消费市场,创新研发了首款消费级别AR眼镜Rokid Air,开创了一个新品类。
业界的AR眼镜只能连接具备DP输出能力的安卓手机使用,
存在续航时间长,操作手感差,存在续航焦虑,上手难等问题,
所以为了彻底解决此类行业痛点,Rokid在2022年打造了一个连接眼镜的终端Rokid Station。
让AR眼镜可以脱离手机,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类使用。
在2023年的OpenDay,Rokid也会跟大家分享新的产品思考,欢迎大家届时关注收看!
总的来说,“更强大的算力和更轻量的设计”是AR眼镜在通往“个人通用计算终端”的进程中遇到的核心设计难题。
Rokid 在2022年通过云计算的方式,为行业在“更强大的算力和更轻量的设计”这个矛盾上,提供新的设计灵感。
但要做好这些,并非轻易之举。
用“螺蛳壳里做道场”这个俗语,来描述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十分贴切。
Rokid对于AR眼镜的体积、重量、便携性有着严格的要求,
同时需要在极为有限的产品体积中放入大fov(视场角)的显示模组,高保真的定向Speaker,屈光度调节模块,各类传感器,
这对于Rokid的设计和加工制造团队,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极致压缩的体积下放置元器件,并且体量感要做到极为轻巧,
需要持续研究眼镜各个部分重量分布,着力点的感受以及与人体头型的匹配程度。
高科技产品≠冷漠
当AR眼镜,作为一款科技交互性的产品,和一副具备穿戴属性的眼镜,
其设计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矛盾,这就要求设计团队做出取舍。
举个例子,以往的AR眼镜出于交互的考虑,会增加双鱼眼,RGB摄像头,甚至红外等元器件做为AR交互器件。
但是Rokid设计定义Rokid Air这款产品时,努力将眼镜产品做到极简,
取消不必要的交互元素,着重打造产品的观影体验,保留结合3DOF,头控等交互方式。
极大的优化了眼镜的体量感,完美的契合了C端用户的长时间观影需求。
且销量与市场的反馈证明,这个方向确实非常正确。
可以分享一位用户的故事,
他是一位数码博主,在网上盲入了一套Rokid Air和Station。
第一次用Station的时候,正好遇上手机没电了,凭他对数码产品的直觉,他觉得Station应该可以给手机反向充电,
可插上后,却发现没充上电,他觉得“不应该”啊,他又按了电源键,发现充上电了。
第二次,他出差在飞机上,用Rokid Air打游戏的时候发现飞机上噪音有点大,
作为一个差旅场景下使用的产品,他觉得不应该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于是,他凭直觉拿出了蓝牙耳机,发现成功跟Station连上了。
所以Rokid认为,好的产品设计就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温暖,
在提升产业的同时,又能改变普通人生活的质量,同时又让这个世界温暖很多。
未来人们需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温暖的消费产品,而不是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高科技、越冷漠的产品。
除了上述提到的对极致用户体验的追求,Rokid的设计一直以来都追求美学高度。
在设计创新的过程中,不会执著且片面地思考,会通盘考量,在美观和体验上做完美的平衡,
同时Rokid的产品往往是具有独创性的和商业价值的,团队一直在这个新行业中不断探索全新的产品形态。
什么是“人因设计”?
工业设计上有一个概念叫“人因设计”,用这个来形容Rokid产品的设计理念,很恰当。
人因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UCD),可以说是Rokid所有产品设计的基础原则,Rokid产品永远都是围绕人和用户的。
Rokid在开始设计AR眼镜前,搜集过数千个不同年龄、种族、性别用户的头部三维尺寸,来为我们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每一个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都会有上百次的ID优化调整,使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用户的佩戴舒适度要求。
再比如,Rokid在设计针对不同使用场景的产品时,会针对不同场景中用户的需求点做针对性的定义和设计,
在设计B端产品时,Rokid会更多考虑产品对于用户在特定场景中工作效率的提升,在设计时会着重考量产品的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
而在设计C端产品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知最为强烈的,
是产品的显示和声音效果,产品的轻便性,佩戴之后的装饰作用和美观度,以及使用时的私密性,这都是Rokid设计的重点。
同时更重要的是,Rokid强调消费者对科技的普惠与平等的享受权。
例如,作为一款视觉交互的产品,视力是与佩戴者首先相关的因素。
而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几乎是总人口数量的一半。
如果近视人群不能使用AR眼镜,那将非常遗憾。
又或者,如果近视用户需要在近视镜上叠加佩戴AR眼镜,长时间佩戴的体验感将大打折扣。
而每个个体,甚至每个人的左右眼的近视度数都有差异,没办法进行标准化的度数设计。
于是,跟行业普遍采用近视夹片的方案不同,Rokid设计师采用了一种用户操作简单且能满足双眼不同近视度数的方式——屈光度调节设计。
这个设计听起来简单,实则挑战巨大。
由于AR眼镜的屏幕无法正对人眼,眼镜设备的空间也很小,结构工程师们面临的屈光度调节难度不小。
并且为实现该功能,整机要增加4克重量。
通过和光机厂深度合作定制,使用了特殊精密结构,
最终在确保不增加重量的同时,第一次实现了屈光度调节结构的量产化。
可以实现0-500度的近视调节覆盖,将佩戴体验更舒适、视野更清晰的AR产品交到了用户手中。
给人们一个现实版“盗梦空间”
怀着“从细节开始撼动用户”的信念,
Rokid 从进入AR领域之后,一直保持工业设计具备极高的设计水准,
产品相继获得红点设计大奖,if设计大奖,DIA中国智造大奖,ces最佳智能产品等十六项设计大奖。
今年还包揽了包括福布斯在内的诸多奖项。
2022年,除了获得福布斯中国智能工业设计企业TOP 10,Rokid今年几乎还包揽了头部科技媒体的奖项,
包括亿邦未来零售超品新锐奖、亿欧2022中国工业元宇宙创新企业TOP 20、入围36Kr元宇宙产业生态图谱、钛媒体2022全球创新评选创新场景TOP 50、量子位中国人工智能领航企业TOP 50。
今年Rokid开设了首家线下旗舰店,
在店面设计上,和AR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新奇体验感做了有机结合。
旗舰店的设计理念源于“盗梦空间”,一个真实与虚幻并存的镜像世界,
这也是AR产品带给大家的体验,在真实世界上叠加世界。
地面和墙面所使用的素色水磨石,在天花的镜面反射下,形成了“镜像世界”。
将空间天地融为一体的同时,映衬公司AR眼镜虚实结合的特点,
结合公司AR导览技术,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将物体和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的场景中来,既是的,又是真实的。
让消费者在AR眼镜里看到另一层面意义上的镜像世界,暗喻「换个视角」探索世界。
AR眼镜,该如何破局?
现在的AR眼镜因为受到光学方案、电池材料学等各类技术方案的限制,
拥有强劲功能和显示效果的产品,通常会是比较大体积的产品形态例如头环或头盔,或者分体式的产品形态。
而如果要把产品形态做出小体积类似普通眼镜的形态,通常只能实现弱显示和较为简单的功能。
但Rokid坚持,未来AR眼镜还是会朝着小型化类似普通眼镜形态发展。
拥有大fov和高透过率,可以满足用户日常佩戴,并且可以与周遭环境实现互动。
为实现长续航,眼镜的计算会在云端进行,产品本体主要负责环境和声音信息的输入以及音视频信息的输出。
设计是把技术变成商品的重要桥梁,虽然重要,却离不开核心技术作为载体。
幸运的是,行业和供应链技术同时在发展,给AR未来产品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Rokid的产品将会不断的接近这一目标,也做出了很多产品设计和技术上的突破,
今年Open day发布会上,Rokid会跟大家分享更多新的思考,敬请期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